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制四年)
发布时间:2021年3月4日      阅读:5952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需求,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设备操作与维护、医学图像处理等核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医学与电子基础课程: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医学电子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影像技术核心课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射线、CT检查、MRI检查)、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学等。

新兴技术课程:医学影像图像处理、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影像组学等。

产教融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整合东软集团在医疗科技领域的产业优势,与省内多家医疗机构包括核工业416医院、温江区人民医院、金牛区人民医院、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临床影像检查、设备操作维护及图像处理等实践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宣讲会让学生参与实习面试并接触前沿医疗技术,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岗位实践的无缝衔接。

生理学实验室简介

生理学实验室是面向医学影像技术、医学信息工程,健康服务与管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开放的重要实践平台,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致力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生理机制、病理变化及医学基础知识。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科研思维,为未来医学研究、临床工作或相关竞赛打下坚实基础。

开放项目与特色

(1)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

通过高精度显微镜,学生可直观观察各类组织病理切片,学习疾病与细胞形态的关联,提升病理诊断的初步能力。

(2)机能学虚拟仿真实践平台

动态演示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生理过程,结合交互式模型,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相关竞赛的实践

支持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等赛事,提供专项训练与指导,助力提升竞技水平与创新能力。

医疗电子实验实训室

功能介绍:本实验室主要面向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提供包含电路基础实验、基于Arduino单片机开发的嵌入式开发、关于医疗电子实验箱的使用培训等内容的医疗电子技术实训。实验室也为小学期实践教学、学生竞赛、教师科研、毕业设计等环节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

主要设备:XDT-18C 医疗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平台、生物医疗电子实验箱(CES-BME5260)、生命体征测肌电开发板(EPC1EVK-EMG)、Arduino开发套件、传感器模块、医疗仪器验证设备(血压/肺活量/氧电池检测等)

医学影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是面向医学教育与技术创新的数字化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以“虚实结合、资源共享、智能交互”为核心理念,依托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医学实验场景,为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安全、高效、沉浸式的实践学习环境。

1. 覆盖多学科实验体系

实验室整合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领域的核心实验内容,包括DR、CT/MRI影像诊断、核磁检查技术等虚拟仿真教学模块。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与动态交互技术,学生可模拟操作医学影像设备、完成病例诊断分析及技术流程学习。

2. 云平台资源共享

配备虚拟仿真云教学实训系统,学生可随时随地开展实验学习,打破传统实验室的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

3. 智能化教学辅助

系统内置实时反馈与评估功能,可自动记录操作轨迹、分析实验数据,助力学生精准提升实践技能。

CT实验室简介

CT 实验室配备一台无 X 线发生装置的CT 实验机,聚焦于图像后处理与模拟操作。能够对导入的 CT 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高精度的三维重建,将二维的断层图像转化为直观立体的人体器官模型,从任意角度观察器官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创新实践​:

CT 实验室以这台设备为依托,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是学生实践教学的关键平台。在设备操作实训中,学生反复练习模拟操作,熟练掌握从患者体位摆放到图像采集参数设置等全流程操作要点,为后续接触真实设备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实践能力与操作熟练度。​

科研助力探索​:

科研团队利用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开展前沿科研项目。在基于 CT 影像的疾病定量分析研究中,通过对大量病例影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提取疾病相关特征参数,构建疾病诊断与预后评估模型

专业咨询电话:028-64888216

Copyright © 2002-2025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